8亿彩票官方下载
GuanHang &Machinery
上海共青团
One More Time猫咪认养馆的宠物店吸引,看上了一只品种为“美短麦吉康”的3个月小猫。
小袁和记者说,按照领养机构的解释,这个“免费领养”指的是猫咪免费带走,但猫主人每个月需在领养机构指定商城内买猫用品,每月消费满800元,为期两年,共19800元。
“现场我们还买了一个含有猫粮猫砂礼盒,花费了499元。”小袁说。回到家后,经养猫的朋友提醒,发现所领养的小猫可能并非来自正规猫舍,而且商家提供的小程序购买猫粮和用品不是主流品牌,价格较为高昂。
“两万块钱完全不符合一只猫猫的市场行情报价。到了第二天,我打算退掉。”小袁尝试联系商家退掉协议和接下来的24期付款,却被商家拒绝。
小袁在市监局投诉后获得如下回复:经查,被举报人与举报人签订了《宠物认养用户协议》,对于涉及到支付金额,在协议中都明确说明并经双方签字确认,被举报人不构成欺诈行为及价格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,依据《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规定》第十八条的规定,不予立案。
小袁认为,商家在提供服务时有着诱导行为:“在签署协议时,商家声称每月800元的消费很正常,而实际上根本不需要这么多。”
经过协调,小袁的24期付款进行了退款,但礼盒中的猫粮猫砂等物品无法退回。
“这是给双方一个‘保障’,这样能让猫后续有生活保障,防止弃养、转卖等行为,也能让买主放心售后问题,我们担心领养人可能仅凭一时冲动决定领养猫咪,而后出现遗弃或虐待等不负责任的行为。”店家对记者说。
在徐汇日月光B1的猫咪领养馆,记者看到了一个名为“猫咪钱包”的领养计划。
店家和记者说,通过这一个计划领养猫咪只需要支付几百元的初始费用,并通过第三方支付方式按月扣款。店员数次强调:“这种方式更加划算。如果直接购买一只猫常常要大几千元,而且每个月还需要额外购买猫粮和猫砂等用品。”
在环球港4楼的幺社领猫馆,工作人员也表示,领猫馆对买主有信用分要求,同时需要绑定支付软件,每月自动扣除固定费用。
随后,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“相对传统养猫方案,一次性要支出活体售价6000、2年猫粮猫砂6648、绝育900、2年驱虫3192,加起来一共16740元。我们的无忧养宠计划可以立省4788元,这样更划算也更加有保障。”
记者了解后发现,虽然多家领猫馆对于宠物领养的说法不一,但领养者其实都要按月缴“猫粮费”。近年来,类似的宠物售卖模式渐渐增多,因此引发的纠纷也层出不穷。
在微博与小红书输入“猫贷”时,发现像小袁这样的消费者不在少数。可见“猫贷”模式不仅让原本单纯的领养行为变得复杂,更可能让领养人陷入不必要的经济纠纷之中。
对此,大家有不一样的意见。有网友认为,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,小程序商城中的猫咪用品种类少、品牌保障低,充进去的钱不一定可以覆盖养猫的全部花销。一旦商家提供的商品不适合自家猫咪,领养人就会面临钱被套住的风险。“这实际上的意思就是在消费人们的爱心。”一位网友评价。
另一方面,也有人有不一样看法。消费者成功领养猫咪后,可能会为了省去剩下的费用而伪造宠物丢失或死亡证明,对商家造成损失。网友“大白只是只猫”表示了担忧:“完全免费得来的未必会被善待。我参与过救助八年见多了。”
“既然签订了合同,就应该履行合同中的内容。店家有义务来审核买家是不是每个月都在小猫身上花了钱,这个审核的方式是猫咪钱包,我觉得没什么问题。”多年养猫的施先生说。
有网友评论:“既然决定养宠物,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。很多不负责任的人,高兴了就养,不高兴了就到处乱丢。这种行为,导致流浪狗、流浪猫泛滥,存在安全风险隐患。”
网友“小羊打烊啦”晒出了自己领养的流浪猫,并评价:“零元购不香吗?呼吁领养代替购买,流浪猫真的很乖很聪明,本土猫体质也真的很棒!”
从业13年的宠物店老板木木和记者说,所谓的“免费领养”绝大部分只是吸引顾客的手段,也极大限制了顾客的选择权,只能被动选择指定小程序的商品进行消费。
“猫贷”模式看似提供了一种便捷的领养方式,但实则隐藏着诸多风险和陷阱,对此上海申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马翔律师有以下建议。
1.慎重选择宠物门店:第一先考虑信誉良好的宠物救助组织或宠物店,规避以“免费领养”为名、实则进行捆绑销售欺诈的不良商家,防止落入“猫贷”的圈套。
2.认真检查合同:仔细阅读合同内容,包括费用、期限、产品品种类型、质量保证和违约责任等条款,确保消费者合法权益得到保护。假如发现合同中有不合理或不公平的条款,例如过重的违约责任或过高的商品的价值,消费者应该谨慎决定是不是签署。
3.确认宠物的健康情况:要求商家提供宠物的健康证明和疫苗接种记录,确保消费者领养的宠物健康无疾病,以避免后续因宠物健康问题而引发的争议。
1.保存证据:谨慎保管所有与领养相关的文件,如合同文本、支付凭证和与商家的通信记录等,以便在需要时用于维权证据。
2.合理消费:如果商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有一定的问题,应及时与商家沟通,寻求解决方案或更换商品。如果商家不予处理,消费者可以依据有关规定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3.合:如果消费者发现自己可能陷入了“猫贷”的欺诈行为,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护自身的权益。
首先尝试与商家协商,要求解除不公平的消费合同并退还已支付的费用;如果协商无果,可以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的机构投诉,或向消费者协会寻求帮助;必要时,消费者还能够最终靠法律途径,咨询委托专业律师,向法院提起诉讼,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